上海我们做了个测试,发现小程序广告的防作弊机制

 发布时间:2018-09-04     |      30476 次浏览

“你好,你们可以出一篇有关小程序广告展示原理的文章吗?”


近日,有位开发者向晓程序观察(微信号:yinghoo-tech)团队发来消息,并表达了如下疑惑:


“多次点击了同一个贴片广告,这个广告就会‘离奇’消失,但是在其他人那里,这个广告却照常显示,真是见了鬼了。”


这可不是什么白日见鬼,之前就有开发者反映过类似情况 ,我们判断很大可能是触发了小程序广告的防作弊机制。


不过广告消失的情况,确实会影响收入,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与小程序广告投放有关的小知识,值得流量主们注意。


 

揭秘小程序广告防作弊机制


虽然现在电商、游戏等类目被视为小程序风口,以其超强的吸金能力而受到追捧。


但其实对于大多数小程序来说,尤其是众多工具类小程序,Banner广告几乎是唯一的变现手段。所以,前文提到的广告消失现象将会直接影响流量主的广告收入。


我们共随机测试了8款小程序,包括了工具、备忘录、图片、咨询、游戏等类目。结果显示,多次点击小程序Banner广告后,确实会出现广告消失现象,但目前触发阈值并不确定。

有趣的是,广告消失之后,当天内不会再出现,晚上0点一过,广告将重新出现。


从测试结果来看,我们判断这就是微信广告的防作弊机制,因为小程序Banner广告的收费方式是CPC(按每次点击收费)模式,用户的每一次点击都会给流量主带来收益,不加以限制,容易造成广告的数据造假。


此外,流量主们也向我们反映,测试时我们刷的点击量没有带来任何收入,再一次验证了防作弊机制的存在。


这种防作弊机制的立意很明确,就是在避免刷量,保护广告主的利益,让广告发挥真实的效果。


 

小程序广告投放

这些坑不能踩!


目前小程序里有两种广告方式:Banner广告与激励式视频广告(小游戏独占)。


广告位的设计,完全由由流量主们自行决定,因此,不免有些人动起了歪脑筋,想用投机取巧的方式来增加广告收入。


殊不知,微信团队早已对相关行为进行了规范,以下这些违规的投放行为,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:


恶意作弊型

《小程序流量主行为规范及处罚》提到:

“小程序流量主在同一IP地址下重复点击或访问,或者通过包括但不限于代理服务器、作弊程序、作弊软件等任何不正当方式制造虚假或无效流量、点击量、下载量、曝光量的行为属违规行为。”

这项规则与“广告消失”的问现象遥相呼应,明确强调广告效果的公平性与真实性,反对广告作弊行为。


出现这样的行为,流量主会被处以冻结账号30天,扣除当月广告收入的惩罚,严重者将被终止广告展示服务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规则里还特地意提到了不允许流量主自己对广告的重复点击,这说明或许流量主们对“多次点击,广告消失”这一机制的触发阈值会更低。


强制展示型

在用户使用小程序(小游戏)的过程中,强制唤起视频广告或用广告位阻挡用户进行下一步操作,这种行为也在禁止之列。


惩罚规则也是初犯冻结账号30天,扣除当月广告收入,严重者终止广告展示服务。


滥用能力型


这种类型的违规行为主要有这几种:


  • 用户观看完视频广告后不予发放奖励;

  • 人为控制视频广告时间使之延后;

  • 明确提示可付费免广告或关闭广告;

  • 在单屏内展示多个Banner广告。


出现以上行为,将对流量主进行冻结操作权限最低7天——最高1年的阶梯型惩罚。


其实,以上这些违规行为,大都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,这种情况都不需要微信动手,用户自然会弃之而去,更不用谈什么增加广告收入了,是非曲直,自在人心。


 

小游戏其实有第三种广告方式!


前面提到的是广告投放的坑,下面这一点对流量主来说则是一大利好消息。


除了之前提到的两种广告形式,其实微信早已在发布了第三种广告形式——互选广告。与激励式视频广告一样,该广告形式为小游戏独有,真不愧是小程序生态的当红辣子鸡。


互选广告指的是广告主与小游戏流量主双向互选,形成固定的广告合作,根据游戏题材或内容定制专属的广告展示形式。与之前的随机匹配相比,这种形式内容更加精准。


比如神手就曾与拼多多进行互选广告合作,在神手这款小游戏的菜单页,游戏结束页甚至游戏内的石块上都做了拼多多的品牌露出,游戏内的视频广告也是拼多多宣传广告,用户可以点击跳转下载APP完成转化。


 

这种广告形式与小游戏玩法深度融合,给予用户沉浸式体验,再与视频广告打出组合拳,完成品牌露出加转化的闭环。


当然,这种广告方式的分成规则略有不同,是平台与开发者55开,按天数售卖广告。


现在,所有对这种广告形式感兴趣的小游戏开发者,可在「微信广告助手」的公号内回复“小游戏互选定制广告”进行申请。